来源:SCI期刊网 分类:论文发表指南 时间:2025-04-09 14:55 热度:46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是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1995年改现名,双月刊,CN11-3527/D,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被评定为“2018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权威期刊(“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坚持科学性、理论性、思想性、学术性、创新性,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针对中国问题,突出中国特色,探索中国道路,总结中国经验,完善中国制度,构建中国理论话语体系,坚持、发展和宣传、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致力于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的思想高地。常设栏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自创刊以来,以清晰的定位、鲜明的特色、稳定的风格、平实的文风和深邃的内容蜚声学界。杂志在选题内容上侧重思想的原创性和问题导向,坚持学术研究为本,基础理论创新与现实重大问题研究并重,既有国家改革、社会发展的主导方向,同时也有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现实社会变革中的焦点问题和深层问题,实现政治性、学术性、创新性、思想性和可读性的高度统一。
感谢诸位作者与广大读者的支持与厚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愿意与学者、学界和学术媒体一起努力,共建共享“学术共同体”。
二、敬请投稿作者注意以下事项:
(1)投稿论文必须是未曾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物或网站上发表过的,字数以1.2万字至1.5万字为宜,需附200至300字的内容摘要并列出关键词3至5个。如果论文是作者承担的科研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请注明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基金项目最多注明2项)。
(2)注释:是对文章中特定内容(引用数据、观点和结论)的进一步解释、说明,在行文的右上角用圆圈序码标出。来稿注释一律用尾注,请勿用脚注或夹注。
(3)参考文献:指著者引文(正式出版物)所注的出处,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正文中用序号标注置于行文的右上角,并与文末的参考文献序号一一对应。外文参考文献按照国际通行的著录格式标注。
(4)请提供作者简介,包括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位、地址、邮编、电子邮箱、电话;论文注释格式须符合本刊要求。
(5)本刊对来稿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及编辑部三审制度。作者在投稿后2个月内未接到采用通知时,可自行处理。
(6)凡本刊录用的作品,其与本刊相关的汇编出版、网上传播、电子和录音录像作品制作等权利即视为由本刊获得。上述各项权利的报酬,已包含在本刊向作者支付的稿酬中。如有特殊要求,请在来稿时说明。
三、2025年重点选题如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阐释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
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
“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研究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研究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研究
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研究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与高质量发展研究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研究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
能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与就业优先政策研究
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平台经济创新发展与规制研究
社会转型、人口结构转变与消费研究
“十五五”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研究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研究
党的全面领导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新时代新征程国家发展与国家安全研究
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研究
数智时代国家治理的前沿问题研究
政府治理现代化研究
数字社会、智能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研究
数智时代的道德伦理建设与法律规制研究
基层治理现代化研究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人口高质量发展研究
中国特色民生保障体系与公共政策研究
新时代北京创新发展生动实践研究
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当代中国社会心态、情感结构与价值观念变迁研究
时代变迁下的青年发展研究
当代青年新特征与青年亚文化研究
数字化、人工智能与全球治理研究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格局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