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 助力科研成果推广

期刊论文、出版出书、评职称学术咨询

社会认可、全国通用、升职加薪的通行证

探究学者对环境史学理建设的研究综述

来源:SCI期刊网 分类:文史论文 时间:2019-07-15 16:43 热度:

  上世纪60年代起,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日益成为引人关注的突出问题。许多人开始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保护主义思想盛行起来。这一新形势的出现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环境保护运动,还在多个学术界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并渗透进了史学领域,促成了环境史学的产生和发展。

  环境史最早于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产生,并迅速扩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史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的环境史研究虽然起步比欧美国家要晚,但是发展迅猛,成果喜人。国内学者大量翻译国外环境史的研究著作,介绍国外环境史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自身情况对环境史的学科发展进行了广泛思考,对环境史的学术界定、学科理论、研究方法等学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下将逐一总结这些方面的内容,以期更好地把握国内学者对环境史学理建设的探索进程和研究成果。

  一、环境史的学术界定

  什么是环境史?对于这一问题,国外环境史学者给出了多种答案。“环境史”这个概念,第一次是在R·纳什的著作中提出的,在书中他认为人类和居住环境之间存在历史联系,进一步说明过去和现在有一定的统一性和连续性。W·克罗农进行了细致地分析,他认为环境史探讨三方面内容:第一,特定地区生态系统下人类从事的社会活动;第二,人和自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关系;第三,环境政治和策略探究。美国环境史学会对环境史提出了这样的看法:环境史主要以人和自然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重在理解自然怎样向人类提供选择,如何设置障碍,人类又该如何改变生存的系统,在非人类的世界中如何缔造信念、价值观等,又怎样将政治、文化深刻的塑造“,并提出环境史涉及范围广泛,包含了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自然科学等众多学科,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国内学者吸收借鉴国外环境史学者的思想,对环境史也做出了自己的学术界定。包茂宏在2000年发表的《环境史:历史、理论和方法》一文中,对环境史也提出了以下的定义理解:

  “环境史是以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为依据、以当代环境主义为指导,应用跨学科研究方法,针对人类发展和社会环境之间关系作用的一种探究;通过反对环境决定论、反思人类中心主义文明观改善当前环境失衡的境况,并为人类的文明发展探寻新的发展线路即生态中心主义文明观。”这是国内学者第一次对环境史进行规范性的定义,重视环境史研究的生态学意识,为以后国内学者对环境史的学术界定奠定了基础。

  此后,多位学者对于环境史下了定义,景爱、梅雪芹、高国荣等是其中的代表。景爱认为,“环境史主要研究的就是人类和自然的关系,通过历史分析方法探寻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过程中的得失,并总结经验教训,为日后发展提供借鉴”。梅雪芹在其著作《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中,引入马克思主义解释德芒戎的定义逻辑,并以此来界定环境史学,认为环境史是人类实践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的作用探寻,是历史研究的新领域。高国荣认为,定义环境史要注重涵盖环境史研究的丰富内容和现实意义,他认为环境史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由于环保运动的推动而引发,此概念是将生态学作为了理论基础,重点探讨的是历史上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此时自然环境就作为了一种社会中介,存在的这种社会关系也带有显著的批判色彩,是一种新学科”。王利华引入“人类生态系统”作为环境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对环境史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新的界定,最终将其定义为,“环境史在现代生态学理论基础上,运用多种学科研究方法对一定时空下人类发展过程做了探究。这其中,人类社会和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对他们之间存在的相互反馈、相互作用、及协同演变的动态关系进行探究。

  环境史作为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学科,中国学者和国外学者对它的认识和界定都处于一样的阶段,进行深入研究也需要一个过程。包茂宏在其后期论著中,以菲律宾森林滥伐史研究为例,阐述了环境史定义的狭义和广义之分。他认为环境史狭义含义就是对人和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历史研究,能填补之前历史研究中缺少环境内容研究的缺失。而广义的环境史是指人与环境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的历史研究,不仅包含了狭义的研究内容,还为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历史思路。周琼认为,定义环境史要摒弃人类中心观和自然中心论,注重界定环境的内涵,且应兼具区域性思维及全球性视野。他认为环境史兼具了整体共性和区域个性两个方面的特征,为此环境史定义可有广义、狭义之分。周琼最终将环境史广义含义定为:环境史是研究自然界中生物和非生物生成、发展、演变和相互作用的历史,主要的关注点是人和自然生物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影响和变迁的历史,以对自然界和环境发展的产生原因、规律和后果开展有效的历史学研究;认为是对不同区域、不同分类生物构成要素的界定。

  上述对环境史的种种学术界定说明,“什么是环境史”这一问题得到了中外环境史学者的重视,许多学者从不同的学科及视角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给出了自己的定义。虽然观点众多,表述也不尽一致,但是总的共识是存在的——人与自然的历史的关系无疑是环境史研究的核心。国内学者对国外学者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和发展,为环境史的学术定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二、环境史的学科理论

  环境史研究兴起于国外,这一概念对中国史学界可谓“舶来品”,国内学者对环境史理论的阐述也借鉴了国外学者的论著和理解。国内学者首先大量发文介绍了国外环境史理论和观点,既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理论思考,又扩大范围至非洲、澳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观点。国内学者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了解释和总结,并开始创建尝试自己的环境史理论。

  包茂宏总结国际环境史理论研究,最早尝试阐述了环境史理论,他认为环境史理论就是要找出人和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相互作用、因果关系规律。而这种规律要从具体、特殊事件的发生中抽象和总结出来。不然,环境史就成为了按照事件顺序排列的事件。当然,这个抽象和分析的过程要注重关系的复杂性,最终实现普遍和特殊的有机结合统一后得出的因果关系,也就是环境史理论”。同时,包茂宏还对环境史理论发展对传统世界史的编撰思路产生的影响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她提出人类历史观会经历循环史观、进步和现代化或发展史观、可持续发展史观三个阶段;并重点对可持续发展史观优势做了分析,认为“可持续发展史观将人类回归到生态系统中,还原历史本来的面貌,以生态和发展这两个动态的标准作为人类持续性和断裂性的评判依据;还能从正确角度对科学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行分析,反对过度热衷科学,支持理性崇拜,实现对人类发展的重新评价;它将人类设定为历史的主角,以生态主义和全球主义为支点对历史进行组织,并在一定程度上跨越了民族、国家和欧洲中心论实现了对传统编史模式的改革,将其警示和借鉴作用充分发挥,让读者更加清醒的正确理解现实问题”。此后,他又连续发表一系列研究国外环境史学成果的文章,为国内学者提供给了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对环境史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侯文穗总结了国外学者对环境史的多种理论诠释,强调环境史与生态学的密切关系,分析指出“环境史学者的生态学意识主要体现在他们研究历史的整体意识和人文情感上”,认为“必须对自然树立起尊重观念,并树立起人是自然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伦理意识,将人实现真正的回归。一个对环境史进行研究的学者自身是负有“在历史中让自然享有不比人高,也不比人低的地位”的任务。

  梅雪芹在《马克思主义环境史学论纲》一文中发展了环境史理论研究,提出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指导环境史学科建设的理论。梅雪芹首先分析环境史学如何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以硬币的正反面作为比喻,认为“一面是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另一面,重点探讨物质、政治、精神文明构筑的人类文明发展对环境带来的作用和影响,反思其中的反作用,来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文明发展产生进一步的认知和理解。随后,作者比照马克思主义关于地理条件和社会发展之关系的理论,指出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环境史中的理论和研究方向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原则的,能够实现对唯物辩证理论的贯彻,在中国环境史科学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高举马克思主义,将唯物辩证法作为基本的理论指导从,从而形成马克思主义环境史学派。梅雪芹的这一主张,得到了国内其他学者的重视和认同。李根蟠也曾撰文认为“环境史研究完全可以从马克思主义那里获得理论的支持和理论的指导,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也可以通过生态环境史的学术实践获得丰富发展”,并强调“为了保证我国环境史学科健康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是不可或缺的”。王利华也认为“马克思就曾多次强调人类和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自然史与人类史的密切关联和相互制约,辩证唯物论的历史解释体系中其实已经具备了不少关于社会与环境双向互动、彼此作用的历史观念,非常值得珍视和发挥”。

  随着环境史的发展,环境史研究产生了从注重生态分析转为注重社会文化分析的趋势。王先明研究了环境史研究的社会史取向,认为“在人类生活的实践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造,在历史进程中始终是同一的,而不是分离的。因此,真正的‘环境史学’不能不包含这两个方面”。高国荣研究了美国环境史的文化转向,并对社会文化分析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解释,“自然是一种客观存在,与此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构建,为此自然和文化之间存在没有很清晰的界线;自然具有变动特性,并不是一沉不变、稳定有序的。种族、阶级以及性别等人类相关的特性都在环境史的研究中广泛的应用,加快了与社会科学史的融合。

  王利华对于环境史理论建构问题的思考深刻卓著,发人深省。首先,如前文所述,他引入了“人类生态系统”概念作为环境史的核心概念。随后,他又撰文倡导根据我国实际和史学传统,创建自己的环境史学理论方法体系,并就环境史的研究思路和思维框架提出了全新的主张和构想,初步对“生命中心主义”概念进行了阐述。最近,王利华在《探寻吾土吾民的生命足迹——浅谈中国环境史的“问题”和“主义”》一文中对这一概念做了进一步的申论。他提出“生命中心论”,用以调和“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冲突,并主张把“生命关怀”作为环境史学的精神内核。对于基于“生命中心论”立场如何认识历史上的人与自然关系这一问题,作者强调如下观念:环境史是对人类不断拓展生存活动区域过程,并与自然界发生相互作用、反馈过程的一个研究;环境史研究要对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其他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行了解和解说;环境史对不同阶段、不同文明中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生态关系做了探讨;环境史凸显生命的价值,追寻生命的历程,可谓是“生命史学”。

  由上述研究综述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在环境史学科理论研究方面,首先对国环境史研究进行了简述和总结,之后对中国进行环境学研究理论体系建设作了探索。在国内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的关系、相互作用及因果变化的认知越来越清晰化,人与环境关系这一历史理论层面上的剖析和阐释愈见明了,我国的环境史理论的阐述和构建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与进步。

  三、环境史的研究方法

  鉴于环境史研究对象具有多学科特征,环境史在开展研究时就不能仅限制在此学科中,必须实现学科跨越才能完成。对此,国内学者分别从跨学科研究的原因、内涵、运用等角度撰文进行了具体论述。同时,针对环境史独特的学术定义和理论基础,国内学者又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环境史研究的众多其他方法,为环境史研究扩大了思路、丰富了内涵。

  包茂宏在《环境史:历史、理论和方法》一文中,对环境史的跨学科研究方法最早给予论述。他提出跨学科探究是进行环境史深入探索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环境史本身涉及面广,累积了多个学科的知识,研究方法也应该是多个学科的一个继承。对环境史的研究,不仅要对历史学开展基本训练,也要掌握一定的环境和生态学知识。此外,人类是高级动物,行为复杂多变,因此环境史的研究上还要涉及到地理学、人类学、哲学等多个学科。尽管涉及学科众多,但落脚点一定是历史学,历史学整合了社会、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并从动态上进行分析,掌握何时优势最优、困难最少。并指出,跨学科研究是进行环境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但客观上同样存在难以融合的问题,认为“环境史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工程科学之间的持续不断的对话”。

  高国荣在论述环境史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起因时,认为“环境问题具有涉及面广、复杂性强且与多个学科之间存在关联关系的特点,且环境史研究要要大量的资料支持才能开展,这些都说明环境史的研究必须采取跨学科研究方法才能顺利完成。王利华在对环境史跨学科研究进行内涵的具体阐述时强调,“‘跨学科’,指的是环境史的研究兼具了对社会学和自然学两大学科领域的研究,社会科学理论方法是必须的,还要将自然科学理论方法加以运用;其次,‘跨学科’还有一层涵义:环境史涵盖了自然领域的多个方面,任何一个历史学家都不可能有如此丰富的知识库作为支持,因此在环境史课题提出后,需要多个学科的学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梅雪芹在分析环境史的时候,就合理应用了跨学科的方法,曾撰文就泰晤士河污染及其危害一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环境史的跨学科研究,不仅要对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学科有理论知识掌握,还要熟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并能通过主题设定能针对性的进行深入、全面的拓展,这样的环境史研究才能获得成效。

  国内外学者对于环境史的研究不仅采用了跨学科研究方法,还利用了其他多种方法进行了论述。从环境史研究重视中西交流的角度出发,包茂宏认为环境史研究还必须采用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方法。从环境史研究重视地质学、地理学和考古学角度出发,景爱认为环境史研究必须走出书斋去做野外调查。从环境史研究重视现实意义的角度出发,石楠认为分层研究方式是一种合理方法,应该引入到环境史研究中,并对人类社会不同群体、不同阶段对环境的态度、影响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探讨,并对他们之间互动中产生的关系和冲突进行分析。在环境史方面的探究,国内学者采用的研究方法具有重点性和全面性相结合的特点。对于环境史研究的重要方式——跨学科研究,国内学者从多角度给予了充分阐述;对于环境史研究的其他方式,国内学者也进行了拓展补充。对环境史的研究方法的深入分析和不断探索,使得环境史学科结构更为清晰,学科构建更为完备。四、结论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符合某种逻辑的学术架构,既要有明确的学术定义,又要有清晰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一套研究方法——这样才能构成一门完整的学科。由此可见,学理探讨对于每个新兴学科的建设都是必需的,环境史研究亦然。国内学者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环境史的学理建设,认识到“要从事环境史研究,还必须努力思索‘形而上的道’,而不能满足于琢磨‘形而下的器’”,并大量著书撰文探讨这一问题。从最初介绍解释和总结国外学者的观点,到逐渐摸索和创建自己的理论,国内学者在环境史学理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经过国内学者对环境史的学理建设的积极实践,环境史研究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定义、理论和方法,成为历史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和一个独立研究领域。今天的中国环境史,因为学术本身的发展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而处于方兴未艾的蓬勃发展时期。随着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主题不断丰富,队伍不断壮大,人才不断成长,环境史已经发展为中国史学工作者积极开拓的一个新领域。环境史的出现与发展,以及环境史理论建设的兴起与进步,再次说明历史学总是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嬗变,始终保有历久弥新,常写常新的精神追求。

文章名称:探究学者对环境史学理建设的研究综述

文章地址:http://www.sciqk.com/lwfw/wslw/4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