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 助力科研成果推广

期刊论文、出版出书、评职称学术咨询

社会认可、全国通用、升职加薪的通行证

玉米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措施

来源:SCI期刊网 分类:农业论文 时间:2022-03-31 09:52 热度:

  摘 要 玉米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直接影响着玉米产量和品质,提高栽培技术应用水平,加强田间管理是确保高产稳产的关键。文章结合山东省玉米种植情况,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对具体的田间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玉米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措施

  关键词 山东省;玉米栽培技术;田间管理

  玉米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广泛种植,集中分布在北方地区。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愈加成熟,田间管理也更加精细化和科学化,种植产量不断提升,玉米种植也成为地区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玉米的整个生长周期内,要做好各个生长阶段的栽培技术应用工作,合理选择和采取田间管理措施,为玉米高产稳产打下基础,最大程度地提升种植经济效益。

  1 山东省玉米栽培种植情况

  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东部沿海地带,总面积 157 900 km2,农业用地面积有 115 660 km2,占总面积的 73.2%,耕地率位居全国最高,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地瓜、大豆等。山东省气候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降水集中,地形以平原为主,农业种植土壤肥沃,主要以黄河冲积土为主。在玉米实际种植中,高产栽培技术不断成熟,实现了整个栽培过程的精细化管理,种植产量逐年稳步提高,农民的种植经济效益也在不断提升。

  2 栽培技术

  2.1 整地方面

  玉米的根部较为发达,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在实际种植中,要保证根部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完全吸收,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对种植地土壤进行科学整理,确保土壤培育效果。对于种植土地的选择,要以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为主,并对土壤的肥力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分析土壤的肥沃状态和酸碱度,如果肥力不足就需要添加基肥,保证玉米整个生长周期内养分充足。在开始播种前,要对种植土地进行深松翻耕,土地细作,保证土壤具有很好的通透性和墒情,为种子发芽创造有利条件[1]。

  2.2 优选良种

  不同的种植区域,玉米的生长条件也各不相同,要保证玉米健康生长,产量稳定就需要对种子进行优选,选种时要结合地区土壤情况、气候条件等,增强品种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山东省玉米种植常见的品种有鲁单 981、农大 108、郑单 958、金玉 188 等,各地区也有与地区相适应的品种,对品种进行确定时要先对种子外观进行观察,不存在瑕疵,并且以产量高、抗病虫害性强的品种为主。此外,在选择品种时还要考虑到土地前茬农作物类型,避免影响到产量。

  2.3 科学播种

  在玉米播种时,要考虑到温度因素的影响,北方地区土壤温度在达到 7 ℃左右时就可以进行春玉米播种,一般是在 4 月中旬至 5 月进行。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筛选,将发霉籽粒、虫蛀籽粒及时去除,选择外观完整、籽粒饱满的种子进行播种,这样可以提高发芽成活率。此外,还要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确保不会受到土壤中病虫害原体的侵染。播种方式可以根据地块情况,以机器播种为主,播种深度要适当,播种后及时进行压土,压土厚度为 2 cm~3 cm。同时还要保证种子和基肥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因为接触肥料而出现后期烧苗现象,影响到发芽成活率。

  2.4 合理控制种植密度

  玉米栽培的密度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后期产量,通过对种植密度的合理控制,可以大大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为高产稳产打下基础。在对种植密度进行控制时,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确定合适的行间距,保证种植密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种植户来说,在对种植密度进行把控时,要将品种、土壤肥力、墒情等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根据种植地块的光照、透气性、含水量等情况,对种植条件进行合理利用,保证整个生长阶段光照充足、水分充足,从而使玉米种植产量得到保障。

  3 田间管理措施

  3.1 补苗和定苗

  首先,补苗。玉米在播种出苗后,要及时对出苗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出苗率并对缺苗严重的区域进行补苗,补苗时间也要精准把控,保证玉米生长整齐。常用的补苗方法有两种,一是补种,二是移苗。补种就是通过后期种子催芽后进行播种,起到补苗效果,移苗则是将另一区域的壮苗移栽到缺苗区域。对于种植户来说,采取哪种补苗方法,都需要在幼苗出现 3 叶前进行,并且补苗后要进行一次水肥施加。其次,定苗。定苗操作要遵循“留强去弱”原则,将多余的、发育迟缓的幼苗去除,保证行间距合理,定苗要在玉米 4 叶时进行。

  3.2 精准施肥

  玉米生长过程中,肥料施加是必不可少的管理内容,也是确保高产的基础。结合玉米实际种植情况来看,玉米施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一次性追施肥,二是先施加底肥后进行追肥。施肥要遵循科学性和精准性,以玉米健康生长、产量提升为目的,具体的施肥要结合地区种植环境,选择相应的肥料,同时添加适量的农家肥,以确保利用率的提高,避免玉米生长出现养分不足的现象。在进行施肥的过程中,尤其是根部施肥要保证肥料和玉米根系有一定的间距,避免肥料集中而对玉米根部造成损害,影响到植株正常发育。在肥料的施加量控制上,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态势,做到精准合理控制,如果玉米在抽雄阶段至吐丝阶段,则可以适当增加氮肥施加量,并添加一定量的尿素,按照尿素 10 kg/亩的标准进行施加,这样可以保证玉米籽粒灌浆充足,有良好的结实率且籽粒饱满。

  3.3 中耕培土

  玉米栽培过程中的中耕也很重要,通过中耕可以提高种植土壤的通透性,土壤在翻松后可以增强水肥施加效果,土壤肥力也可以得到改善,使玉米的根系可以更好地发育生长,对营养成分可以完全吸收。而且通过中耕也可以起到除草效果,及时将根部周围杂草清除,避免养分和水分的流失[2]。培土可以使玉米根部更加稳固,增强玉米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在大风天气不至于出现大面积倒伏,从而为高产稳产打下基础。培土要在玉米追肥后进行,这一时期也是玉米根部发育的重要时期,对于种植户来说,中耕培土不可懈怠,这与产量直接相关。

  3.4 水分灌溉

  要保证玉米产量,除了要做好施肥管理外,还需要定期合理进行灌溉,保证整个生长周期内水分充足。通常情况下,玉米的灌溉方式有两种,一是喷灌,二是沟灌。首先,喷灌。在进行喷灌之前要根据玉米种植情况合理制定喷灌方案,在喷灌过程中要保证水分灌溉的全面和均匀,水量的控制可以由人工进行合理调节,满足玉米植株的水分需求,可以避免出现过量灌溉引起的问题,从而使玉米产量得到提升。其次,沟灌。沟灌形式的优势就是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如隔沟灌水的水资源利用和节约效果就非常好。对于两种灌溉方式的选择,要根据种植环境和玉米各阶段生长态势合理选择,保证玉米整个生长周期内水分充足,为高产稳产打下基础,而且也不会过量浪费水资源。

  3.5 科学除草

  当前玉米种植中对于杂草的清除,主要还是以使用化学除草剂为主,这种方式可以全面、彻底的、一次性解决杂草问题。不及时清除杂草,会造成玉米生长养分和水分缺失,而且也会影响到玉米正常光合作用,植株间通透性降低,会严重影响到玉米的正常生长。在选择化学除草剂时,要以低毒类药物为主,避免对玉米造成损伤,施药时要选择在晴朗无风天气进行,药物喷洒要均匀全面,但是也不可出现重复喷洒现象,以免药物过量不利于生长,要注意的是在喷洒药物时不可喷洒到玉米心叶上。针对不同类型的杂草,要选择合适的化学药物,保证良好的除草效果,对于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可以使用酰胺类除草剂,对于一年生阔叶科杂草可以选择三氮苯类除草剂,而对于玉米苗后的阔叶杂草和香附子,可以使用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3.6 病虫害防治

  玉米生长过程中,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非常重要。玉米常见的病虫害有青枯病、大斑病、小斑病、玉米螟、铁甲虫[3]等。对于青枯病的防治要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坚持合理轮作,并在生长过程中添加有机肥和硫酸钾肥,采用叶枯灵或瑞毒霉粉剂进行喷雾防治;对于大小斑病可以采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等以喷雾形式进行防治,连续施药至少 3 次,每次间隔 10 d 即可见效;对于玉米螟的防治,一是可以物理诱杀,使用专门的杀虫灯诱杀;二是生物防治,可以在田间引入赤眼蜂,通过生物间相克进行消灭;三是化学药物防治,可以采用辛硫磷乳油配制成颗粒剂,均匀洒在玉米喇叭筒内。

  3.7 收获管理

  玉米进入到完熟期后是最佳的收获时机,此时玉米棒的籽粒饱满干硬,籽粒干物质充足,可以确保玉米种植产量达到最大化。如果收获时机不恰当,玉米会因为茎秆干枯、果实过重而出现倒折现象,一旦倒折,玉米植株就会和地面接触,很容易出现发霉问题,甚至于出现地表害虫啃食,导致产量减少,因此对于种植户来说,就需要在收获期观察玉米生长情况,及时收获,避免收获过晚而影响到玉米品质。结合山东省玉米种植情况来看,在玉米收获时间上,要尽可能地保证在“十一”前后收获完成,不可过早也不可过晚,收获后也要进行晾晒处理,避免堆积发热而出现发霉问题。

  相关知识推荐:提高农业SCI杂志接收率的方法

  4 结语

  山东省是农业大省,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生产基地。玉米种植在省域内分布范围很广,做好栽培技术的高效应用、落实各项田间管理措施可以实现高产稳产,保证玉米品质,为种植户带来更高的收益。——论文作者:刘 勇

  参考文献

  [1]李峰,宋俊峰.浅析玉米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J].农业与技术,2020,40(12):70-71.

  [2]马和东.玉米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措施[J].乡村科技,2020(17): 93-94.

  [3]王静.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J].农家参谋,2019(14): 103.

文章名称:玉米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措施

文章地址:http://www.sciqk.com/lwfw/nylw/13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