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SCI期刊网 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21-11-16 08:40 热度: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健康事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愈发受到重视。医学生是医疗卫生行业的后备军,而医学毕业生则是我国医疗事业的新鲜血液和主力军,通过对现阶段中国医疗卫生行业就业现状的分析,为高校医学毕业生就业心理调适提供合理建议。
关键词:医学毕业生;就业;心理调适;医疗卫生行业
1、概述
在我国医疗事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医学成为志愿填报的热门专业。在此特殊背景下,高校医学专业也持续扩招,医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但是岗位需求增幅较小,供需不平衡等问题让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1]。
2中国医疗卫生行业现状
根据《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现状如下。
2.1医疗机构数量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增加,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设达954390个,占全国医疗机构94.72%。一、二、三级医院数量递减,其中三级甲等医院数量仅1516个。民营医院数量赶超公立医院。
2.2医疗卫生人员数量
截至2019年底,我国医疗卫生人员总数达1292.8万人,其中医院占60.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仅占32.2%。执业(助理)医师仅有386.7万人,占全国卫生人员的29.91%。全国每万人口全科医生仅2.6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仅2.7人。
2.3全国就诊量
2019年中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逾87亿人次,居民平均就诊6.2次。其中医院占44.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52.0%,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占4.0%。
相关期刊推荐:《甘肃科技》是甘肃省科技厅主管,甘肃省科技情报研究所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指导类科技期刊。立足甘肃,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媒体。设有:决策参考、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研究与探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科学、财经理论与实践、建设科技、医学研究、农林之窗等栏目。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全国医疗水平虽然有大幅提高,但仍处于不断发展阶段,医生需求量仍很大。医疗卫生人员总体就业岗位增加,尤其是基层医疗单位岗位空缺严重,但大城市、公立、三级以上医院岗位仍然较少。
3医学毕业生就业情况
3.1医疗岗位“供过于求”
根据《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现,在所有本科专业类别中,医学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就业率在90%~92%之间。尽管如此,医学毕业生想要找到符合心理预期的岗位仍然不易。据调查,2018年高校医学专业毕业生近80万人。国家统计局数据也显示,近十年高等医学院校增加招生数量,导致医学专业毕业生明显增多。与此同时,尽管10年来进入医疗卫生单位的毕业生中医学生占据绝大多数,但进入医疗卫生单位的医学生占比从2007年的88%下降到2017年的68.6%,意味着非医学背景毕业生进入了医疗卫生单位有所增加。“供过于求”的就业局面每年都在上演。从全国范围来看,医学生就业竞争依然很大[2]。
3.2高标准、高学历、高负荷
由于医疗事业的高度专业化,并且是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医疗岗位的招聘要求是十分严格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抗压能力、人文关怀,缺一不可。除此之外,很多单位的招聘要求从原来的本科变成了硕士,而原来要求硕士的单位相应提高到了博士。这不仅取决于医疗行业属性的高度专业化,也伴随着劳动力市场高学历取向的趋势。高学历、高标准、高要求导致医学生就业难度进一步增大,造成了医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不仅如此,据调查,2019年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1人次和住院2.5床,绝大部分医师需要值夜班,高强度的工作负荷也让医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择业不够积极[3-7]。
3.3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城乡差异
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单位的就业偏好存在明显的城乡和性别差异。在高校毕业生集中于一线和二线城市就业的大背景下,城市的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大城市医疗卫生单位就业,但是能获得精英医学教育资源的学生占少数,大多数医学毕业生想留在大城市大医院是十分困难的。这就造成了城市医疗就业竞争激烈,乡村医疗岗位却招不到人的情况。也有研究发现,女性毕业生更倾向于进入医疗卫生单位,男性毕业生占比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女性更愿意寻求稳定的职业的心理决定的[8-11]。
4医学毕业生就业心理调适
4.1摒弃敷衍态度,提升职业素养
根据目前中国高校“严进宽出”的教育现状,部分包括医学生在内的大学生不再追求对专业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是得过且过,甚至把大学当作玩乐的天堂。这是导致医学生专业知识不牢固,自身职业素养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的原因之一。据调查显示,医学实习生能完全胜任本职工作的医学本科生仅占到35.03%。医学毕业生还亟待提高职业素养[12]。
4.2结合就业需求,提升专业学历
在医学毕业生数量众多、就业期望值过高,城市医疗事业编趋于饱和的情况下,许多医疗单位“人才高消费”,一线城市对医学毕业生的学历需求体现在硕士生及以上学历不断上升,本专科生明显减少,甚至要求具备海外留学背景。要想在就业时脱颖而出,就需要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在符合自身家庭及经济条件下,将学历提升纳入计划范围。若不能继续深造,也要有相应的解决措施[13]。
4.3认清就业现状,适当调整就业期望
医学毕业生毕业年龄普遍超过其他学科同学历学生,接触社会较晚,心态相对不成熟,对就业环境的认知相对不足。有调查显示:“91.3%的学生希望能进入到省市医院工作,而想要进入县级及以下医院的仅占极少数”。选地域,挑单位,重薪酬,医学生就业期望值普遍过高,导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就业认同感不高。因此,医学毕业生要尽早认清就业实况,适当调整或降低就业期望,从而找到适合的岗位[14]。
4.4树立正确价值观,接受就业多元化
一方面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不愿吃苦,或者认为只有进入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人生价值。实际上如果大城市没有合适的工作,可以把眼光放到那些目前经济欠发达,但发展后劲足的城市,也可以走向基层,走向农村,走向山区,去服务更多的人民群众,这既能有效地改变农村地区严重缺乏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局面,利于国家医疗事业的全面发展;又可以使职场新手得到锻炼,积累丰富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另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医学生只盯着临床医疗工作,从不愿从事其他医疗分支行业,导致就业面窄,就业形势单一[15-21]。实际上医学毕业生应该转变就业思路,拓展就业领域,敢于到那些与医学专业相近或相邻的新兴行业工作,如美容、保健、康复、医药、家庭护理、临终关怀等,为自己提供更多的就业空间。——论文作者:余巧,罗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