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 助力科研成果推广

期刊论文、出版出书、评职称学术咨询

社会认可、全国通用、升职加薪的通行证

居民低碳生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淄博市的实证研究

来源:SCI期刊网 分类:经济论文 时间:2022-01-08 10:43 热度:

  [摘 要] 调查发现低碳生活方式面临居民了解程度低、减量行为相对较弱、回收物品的处理较弱等问题。 通过二元 Logit 模型分析发现人口学因素包括性别、文化、居住地区、月收入水平,社区低碳措施包括有无经验交流会、有无低碳生活奖励、有无低碳个人和家庭评选对居民低碳生活都有显著性影响,从而提出了解决低碳生活方式面临上述问题的两大对策:一是积极推动将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二是建立低碳生活的协同机制。

居民低碳生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淄博市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 低碳生活;现状;影响因素;二元 Logit 模型

  一、引言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态消费指的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基础上,提供服务及相关产品以满足人类的生活需要,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同时使服务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内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要。 “低碳生活”倡导人们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生态消费、适度消费和可持续性消费。 目前, 对于低碳的探讨多关注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上, 具体集中在低碳经济内涵[1] 、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2]14-19和关于发展低碳经济措施[2]14-19[3]10-14这样三个研究方面,其中又以低碳经济发展措施为主要领域。 对于“低碳生活”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低碳生活意识的探讨。 包括对低碳生活觉知状态的探讨[4]19-20和对低碳责任意识的探讨[5]185-192 ;其二,对低碳生活行为的探讨。 通过量化的方法对某一市或者某一个市区居民低碳生活现状包括对日常习惯行为的测量和对低碳消费行为的测量两个方面,例如朱力等对上海市闵行区的研究[6]201-206 ,舒岳对丽水市民低碳生活行为的分析等[7]117-121 ;其三,从经济学视角对低碳生活的影响因素的探讨。 如,陈淑娟等通过解释结构模型得出影响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的最直接因素是生活习惯、低碳素质和消费观念,而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经济水平是影响低碳生活的深层原因[8]201-206 。谢守红和陈慧敏[9]117-121通过 T 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可支配收入对低碳消费行为均有显著影响。

  通过对以上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我们发现因调查地点的不同,居民低碳生活生活现状及影响其低碳生活的因素也明显不同,且这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经济学视角,鲜有从社会学视角进行分析和研究的。 为此,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是,生活在山东省节能降耗重点城市的淄博居民其低碳生活现状如何? 影响他们低碳生活的因素又有哪些? 如何才能让“低碳生活”成为居民的行为习惯并内化为生活的一部分,从而推动低碳社会的全面发展? 考虑到低碳生活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为此,本文是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 通过对淄博市五个县级城市的调查,系统探讨了居民低碳生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二、数据来源和样本基本特征

  (一)数据来源

  我们运用随机抽样法对淄博市张店区、临淄区和淄川区等进行抽样,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等多种社会调查方法开展本次调研。 团队一行人于 2017 年的 10 月进入实地进行调查。 共发放居民调查问卷 300 份,回收 272 份,回收率达 91%。

  (二)样本基本特征

  从性别来看,男女比例相当,女性所占比例为 57. 9%,男性的比例为 42. 1%;从政治面貌来看, 群众占多数, 所占比例为 56. 2%, 共青团员为 28. 0%,中共党员为 15. 0%,民主党派的占 0. 8%。从年龄分布来看,18 岁以下,占 4. 1%;18—25 岁之间占 31. 4%;25—35 岁之间占 21. 9%;35—45 岁之间占 26. 6,;45—55 岁之间占 11. 9%;55 岁以上的居民占 4. 1%。 从月收入情况来看,多数集中在 1000—2499 元之间, 占样本的 47. 4%; 1000 元 以 下 的 占 10. 7%, 2500—3999 元 的 占 21. 7%,4000—5500 元以上的占 12. 3%,5500 元以上的占 7. 9%。 从教育程度来看,被调查对象学历大致分布在初中、高中、大专和大学学历之间,小 学 及 以 下 学 历 仅 占 2. 6%, 初 中 学 历 占 25. 7%,高中学历占 21. 7%,大专学历占 24. 3%,本科学历占 22. 4%,研究生以上学历占 3. 3%。 从职业来看,各行各业都有涉及,主要集中在商业服务业(占 16. 6%)、农民(占 15. 9)、个体或私营企业主 (占 14. 8%)、公司文员(占 10. 7)和其他自由职业者(占 10. 7)等行业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军人,为 0. 7%,大 学 生 所 占 比 例 为 5. 9%, 机 关 干 部 占 2. 2%,科教文体卫新闻工作者占 2. 6%,专业技术人员占 7. 7%,企业管理人员占 1. 5%,农民工占 1. 1%,工厂工人占 2. 6%,从未就业和其他情况的占 7. 0%。 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占比基本平衡,分别为 54. 9%和 45. 1%(具体情况详见表 1)。

  三、居民低碳生活的现状

  本文对居民低碳生活现状的测量主要是从居民低碳观念和具体行为来进行的。 具体来说,居民低碳观念可从是否关注自己的生活方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对低碳生活政策制度了解的程度、低碳生活的目的、消费行为有所关注的绿色消费领域等指标加以测量;其具体行为则可通过出行工具的选择、购物时是否自带购物袋、是否愿意减少一次性消费品的使用,废旧衣物和电池的处理等指标进行测量(详见表 2)。

  (一)居民对低碳生活的了解程度较低

  调查显示,有 62.5%的居民对低碳生活政策不了解,了解低碳生活政策的居民占 34.2%,仅有 3.3%的居民很了解低碳生活的政策。 居民了解低碳生活方式的途径主要是报纸电视网络媒体宣传,其次是受周围朋友的影响, 政府宣传仅为 90. 2%,可以说政府在宣传低碳生活方式和政策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居民对低碳生活政策的较少了解,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宣传方式、宣传力度的欠缺;另一方面,有很多地方并未出台促进居民低碳生活的政策,居民甚至不知道有这一方面的政策,更不用说了解相关的政策内容。 对“没有选择低碳产品的原因” 的调查显示,不了解低碳产品的居民占 51.9%,因为低碳产品价格较高而没有选择低碳产品的居民占 24.1%,认为低碳产品不可靠的居民占 15.8%。 目前,居民对低碳产品的了解程度很低,甚至对低碳产品有错误的认识,如此直接影响了居民对技术节能的投入。

  (二)低碳生活的动机主要是健康

  在追求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高品质生活的当下,低层次生活已不能满足公众的需要,他们逐渐将视野聚焦于绿色、健康、可持续,在保障自身生存的同时,促进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从该理念出发,我们认为低碳生活的关注点主要在节能减量、可持续方面。 而从表 2 的数据中,我们看到居民低碳生活的目的主要是利于自身的健康,占样本的 56. 5%;其次才是处于环保的目的, 占样本的 36.8%。居民的低碳环保动机并非来自对生态价值观的认可上,更多的是出于对安全食品的要求和关注。

  Stern P.C 认为个体的环境价值观分为生态的、利他的和利己的三个维度[10]65-84 。 从表 2 的相关数据来看,利己的环境价值观是目前居民低碳生活的主要价值观,更多的以自身利益或目标为中心,关注环境问题对自身利益的影响。 这种利己的环保价值观念不利于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当前居民环保观念势在必行。

  (三)节能行为较好

  节能行为是低碳生活的重要部分,将对低碳、可持续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对低碳生活的宣传中,节约用水用电是较早进入居民视野的。 经过多年的宣传和教育,居民的节能行为已逐渐形成日常习惯。 在对居民“生活中的绿色行为” 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一半的人都能做到节约用水用电。 其中能够做到节水的居民占 76.4%,能够做到节电的居民占 67.2%。 节水节电行为和个体的生活方式相关,往往以经验判断为主,不需要进行思考,且与生活开支密切相关。 因此,在生活中比较容易实现。 在选择出行交通工具时,多数人会选择更为低碳环保的方式,能够低碳出行的居民占样本的 81.2%;选择自行车出行的居民占比最多,为 30. 8%;选择公共汽车的居民占比为 30.0%,紧随其后。

  (四)减量行为相对较弱

  所谓减量行为就是减少物品使用量、扩大物品的使用次数,以达到减排目的的行为,例如少买衣,少开车,少用塑料袋等行为。 相较对节能行为的宣传,对购物自带塑料带、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等减量行为的宣传比较晚。 毋庸置疑,一次性产品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且价格一般不高。 虽然有 40.9%的居民主观上愿意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但在实际生活中依然有超过半数的居民未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 因此居民对一次性产品的依赖程度依然较高。 对于购物自带塑料袋的减量行为,只有 10.4%的居民能够做到“ 总 是 自 带”, 从 不 自 带 购 物 袋 的 居 民 占 19. 3%,远多于总是能够自带的居民。 25.6%的居民能够做到大多数情况下自带塑料袋,44.8%的居民只能偶尔做到。

  (五)废旧物品的回收处理较弱

  废旧物品的回收处理作为低碳环保中的一环,具有节能减排等特性。 此外,某些物品的巧妙回收处理还将有优化生活环境、提高社会价值等作用。 因此,回收处理能力对居民低碳生活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表 2 数据显示,能够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和尽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居民占比未超过 50%。 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处理需要一定的分类知识,目前我国在垃圾分类处理上宣传还不够,执行力度也不高,因此居民执行情况不太理想。

  能够将废旧电池放到专门回收箱的比例为 16.5%,有时能过将废旧电池放到回收箱的居民占 19.2%,而直接扔到垃圾箱里的占 38.4%,大于前两者的总占比。 对于废旧衣物的处理,35.7%的居民会将其送给需要的人,28.6%的居民直接当抹布使用,还有 22.6%的居民直接扔掉。

  四、影响居民低碳生活现状的因素

  任何现象的形成都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为探讨影响淄博市居民低碳生活现状的因素,我们将运用二元 logit 模型进行深入分析。

  (一)模型设计和变量选择

  我们选择生活方式作为被解释变量,具体包括出行方式、衣物处理方式、节水节电行为、垃圾分析行为、废旧电池的处理、是否自带购物袋六种行为。 将能够低碳处理的赋值为 1,表示较好的低碳生活行为,其他赋值为 0,表示较差的低碳生活行为。

  我们选择两类变量作为解释变量:第一类代表居民的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政治面貌、年龄、职业、月收入、文化程度、居住地区;第二类代表社区低碳措施,包括是否举行低碳生活的经验会或讨论会、是否有关于低碳生活的奖励、是否有关于 “低碳居民”或“低碳家庭”的评选。 由于被解释变量只能取 0 和 1 两个值,因此被解释变量是一种离散型随机变量,故本文选择二元 Logit 模型来分析影响居民低碳生活的因素。

  (二)计量结果与分析

  将六种生活方式作为被解释变量,以人口学特征和社区是否有低碳措施为解释变量,运用二元 Logit 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由于政治面貌、年龄和职业对所有因变量没有显著性影响,所有自变量对处理衣物这一因变量也没有显著性影响,因此我们将其删除,只报告存在显著影响的变量,得到如表 3 所示的模型估计结果。

  根据二元 Logit 模型的计量结果,我们将影响居民低碳生活的主要因素、显著性和影响程度归纳如下。准误。

  第一,在居民人口学特征因素中,居民的性别、文化程度对居民低碳生活方式影响最大,其次是居住地区,最后是月收入程度。

  居民的性别在 10%的显著水平下对居民选择低碳出行方式影响显著,方向为正;在 1%的显著水平下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影响显著,方向为正;在 1%的显著水平下对居民自带购物袋行为影响显著,方向为正。 说明女性在低碳出行、有效进行垃圾分类和自带购物袋方面的比例比男性高。 文化程度在 10%的显著水平下对居民节水行为影响显著,方向为正;在 10%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居民能够正确回收废旧电池影响显著,方向为正;在 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居民自带购物袋行为影响显著,方向为正。 说明教育水平越高,居民越能够做到节约用水、正确回收废旧电池、自觉携带购物袋,教育对于居民低碳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 居住地区在 10%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居民选择低碳出行方式影响显著,方向为正;在 10%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居民能够正确分类垃圾的行为影响显著,方向为正。 说明居住在农村地区的居民更能够选择低碳出行方式,在农村,私家车尚未普遍,农村居民出行一靠电动车、二靠公共汽车, 因此出行方式比较环保。 但对垃圾分类的影响, 却超出我们的预期,农村地区在垃圾分类方面反而要好于城市。 居民月收入在 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选择低碳出行方式影响显著,方向为负,说明月收入水平越高,居民出行方式越不环保。 月收入的提高给居民乘坐私家车外出提供了可能,因此也就越易趋向于乘私家车外出。

  第二,在社区低碳措施因素中,“是否举行低碳生活的经验会或讨论会”对居民低碳生活方式影响较大,其次是“是否有关于低碳生活的奖励” 和“是否有关于‘低碳居民’ 或‘低碳家庭’ 的评选”。

  “是否举行低碳生活的经验会或讨论会” 在 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居民节电行为影响显著,方向为正;在 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居民正确处理废旧电池行为影响显著,方向为正。 说明开展低碳生活经验会或讨论会的社区居民在节约用电和正确处理废旧电池上的比例高于生活在未开展经验交流会的社区居民。 “是否有关于低碳生活的奖励”在 10%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居民节水行为影响显著,方向为正,说明相应的物质奖励能后刺激居民进行低碳生活, 尤其是在节约用水方面。 “是否有关于‘低碳居民’或‘低碳家庭’的评选” 在 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居民正确处理废旧电池的行为影响显著,方向为正,说明荣誉性奖励对激发居民正确回收废旧电池有着积极的影响。——论文作者:牛喜霞,田晨曦,刘文秀,胡安水

文章名称:居民低碳生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淄博市的实证研究

文章地址:http://www.sciqk.com/lwfw/jjlw/12615.html